适用标准:
GB/T 30127-2013
技术参数:
1.辐射源:5-14耻尘
2.热板尺寸:直径为80尘尘的圆面
3.热板温度:(24&辫濒耻蝉尘苍;0.1)℃
4.测试精度:&辫濒耻蝉尘苍;0.1%
5.标准黑体发射率:0.95以上
6.尺寸:350*450*350尘尘
测试原理:基于红外辐射与黑体对比
标准黑体参照
测试时,将标准黑体板(发射率已知且接近1)与待测纺织品试样先后置于热板上,依次调节热板表面温度至规定值(如25℃~45℃),使两者达到热平衡状态。
辐射强度测量
使用光谱响应范围覆盖5微米至14微米的远红外辐射测量系统,分别测定黑体板和试样在稳定状态下的辐射强度。黑体板作为参照,其辐射强度代表理论最大值。
技术特点:高精度与宽波段覆盖
高精度测量
设备采用高灵敏度红外探测器,结合精密温控系统,确保测试环境稳定(温度波动≤&辫濒耻蝉尘苍;0.5℃),避免外界因素干扰。部分型号(如符合骋叠/罢30127-2013标准的仪器)发射率测量精度可达&辫濒耻蝉尘苍;0.01,重复性误差≤2%。
宽波段响应
光谱响应范围覆盖5微米至14微米,涵盖人体辐射的主要远红外波段(7-14微米),适用于评估纺织品对人体的热反馈效果。
自动化与智能化
内置软件可自动完成数据采集、处理及报告生成,支持多波段扫描和自定义测试参数(如温度、波长范围),提升测试效率。部分gao duan型号还具备样品漫反射误差修正功能,通过自定义窗口设置优化测量精度。
应用领域:从研发到质控的全链条覆盖
纺织品研发
材料筛选:通过测试不同纤维(如羊毛、棉、石墨烯纤维)的发射率,指导材料选用。例如,羊毛纤维发射率较高(通常≥0.85),适合开发保暖内衣;棉纤维发射率较低(约0.7-0.8),需通过功能化改性提升性能。
结构设计优化:评估织物密度、孔隙率等结构参数对发射率的影响,优化纺织品热性能。例如,增加织物孔隙率可提高透气性,但可能降低发射率,需通过测试平衡两者关系。
功能化改性评估
远红外保健功能验证:测试改性前后纺织品的发射率变化,评估功能化效果。例如,添加远红外陶瓷粉的纺织品发射率可从0.8提升至0.9以上,符合FZ/T 64010标准(发射率≥0.88),可宣称具有远红外保健功能。
热性能提升:通过测试发射率与温升效果,验证新型涂层或整理工艺对纺织品热性能的改善。例如,某公司开发的石墨烯涂层纺织品在远红外辐射下温升可达1.8℃,较传统材料提升30%。
质量评估与能效评价
标准符合性检测:依据骋叠/罢30127-2013等标准,检测纺织品发射率是否达标,确保产物符合市场准入要求。
能效分级:根据发射率值对纺织品进行能效分级,指导产物定价与市场定位。例如,发射率≥0.9的纺织品可定位为gao duan 保暖产物,发射率0.8-0.9的为中端产物。
军事与特殊领域应用
wei zhuang 与隐形技术:测试 jun yong 纺织品在红外波段的发射率、透射率和反射率,评估其wei zhuang 效果。例如,低发射率(ε≤0.3)的纺织品可减少红外信号探测,提升士兵隐蔽性。
ji duan 环境防护:评估防火服、高温工作服等纺织品在高温下的辐射能力,确保其耐热性和导热性符合安全要求。
操作规范:确保测试结果可靠性
样品预处理
清洗样品以去除表面污渍和杂质,确保测试面干净、平整。
干燥样品至恒重,避免水分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干扰。
测试环境控制
保持测试腔内气流稳定,避免温度波动和气流扰动影响辐射强度测量。
使用遮光罩减少外界光干扰,确保红外探测器仅接收样品辐射。
重复测试与数据平均
对同一样品进行3-5次重复测试,取平均值以减少偶然误差。
记录每次测试的环境参数(如温度、湿度),确保数据可追溯。
结果验证与报告生成
对比标准样品(如已知发射率的黑体板或参考织物)验证测试系统准确性。
生成包含测试条件、原始数据、发射率值及结论的详细报告,为产物改进提供依据。